在智能駕駛感知領域,當純視覺感知路線與多感知融合之爭還未結束時,紅外傳感技術也加入到車載傳感器的“戰(zhàn)場”。
近期,紅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汽車行業(yè)。繼東風猛士在8月底發(fā)布新車M-Terrain,并宣布全系標配高德紅外定制開發(fā)的紅外夜視系統(tǒng)后,9月,廣汽埃安與高德紅外官宣在智能駕駛領域達成深度合作,攜手打造全球首創(chuàng)的全天候智駕感知系統(tǒng)。
短時間內,兩大國內自主車企相繼官宣批量搭載紅外系統(tǒng),釋放了汽車行業(yè)的哪些信號?紅外“走紅”的背后,又反映了紅外傳感怎樣的技術躍遷?
從軍用到民生 紅外熱成像新藍海
提起紅外技術,相信不少人已經耳熟能詳。在疫情防控中,各場所進出口隨處可見的用來無接觸精準測溫的紅外熱成像儀,就是當下紅外技術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
對向眩光環(huán)境對比
記者了解到,紅外熱像儀通過探測目標物體的紅外輻射,經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及數字圖像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數據轉換成視頻圖像。正是基于紅外測溫特性及夜視功能,目前,除軍工、航天等領域之外,紅外技術在電力、檢驗檢疫、冶金石化、智能家居、智能駕駛及戶外夜視等民用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夜間道路對比
紅外熱成像民用市場浪潮激蕩,而汽車領域成為這場革命的新潮向。事實上,在汽車領域,紅外技術的應用由來已久。2000年以來,國外豪華車品牌開始陸續(xù)搭載紅外技術,奧迪、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旗艦車型上均配備了紅外技術。
濃霧環(huán)境對比
“紅外傳感技術的突出優(yōu)勢在于,可以不依賴光源,突破霧霾、煙塵、雨雪等惡劣環(huán)境影響,通過熱輻射成像,可大幅提升車輛全時感知能力,更好地輔助緊急情況下的行為判斷,提升駕駛安全性。”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國進向記者表示。
道路行人、真假小動物視野對比(對生命體征目標的識別)
“紅外智駕感知系統(tǒng)的優(yōu)勢日益凸顯,配裝紅外傳感的車輛具備主動式智能,補充了視覺感知,可精準識別生命、更好地守護行車安全,適用于交通夜視和自動駕駛領域。為充分發(fā)揮在紅外行業(yè)和人工智能算法領域精耕多年的技術優(yōu)勢,高德紅外于2016年成立全資子公司軒轅智駕,專注于將紅外熱成像從軍工領域向汽車領域拓展?!备叩录t外董事長、軒轅智駕董事長黃立表示。
賦能智能駕駛 紅外技術加速“上車”
智能網聯(lián)汽車的發(fā)展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作為智能駕駛感知解決方案,紅外技術有望成為補足智能駕駛安全的關鍵一環(huán)。
“事實上,每一類型的環(huán)境感知方案都有其特點和優(yōu)勢,要實現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需要多種傳感器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傳感器的優(yōu)勢,共同構建汽車的感知系統(tǒng),才能大幅提升車輛的環(huán)境感知度?!蓖鯂M表示,紅外技術能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精準感知和識別車輛、行人、動物等目標,可以將該技術進一步延伸,與車輛的其他控制器和執(zhí)行器關聯(lián)起來;通過與其它系統(tǒng)的融合,能夠更及時地獲取周圍信息,并做出路線規(guī)劃,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進而提升用戶體驗。
為充分發(fā)揮不同傳感器的各自優(yōu)勢,提供性能冗余,高階智駕感知系統(tǒng)勢必朝著多傳感器深度融合的方向演進。紅外熱成像技術正以其獨有特性,為方興未艾的智能駕駛提供全新感知路徑。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持續(xù)深入,對車載紅外系統(tǒng)的需求也呼之欲出,紅外傳感器規(guī)?;b車的“風口”有望加速到來,而在車載熱成像的一片藍海中,自主紅外企業(yè)有望率先“出圈”。
“目前,我們在汽車領域的紅外解決方案主要包括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兩方面,有完整的智能駕駛夜視解決方案,也有單紅外攝像頭供主機廠與自動駕駛企業(yè)進行系統(tǒng)集成?!秉S立向記者介紹。
據悉,為了更好地切入智能駕駛感知賽道,軒轅智駕后續(xù)會繼續(xù)深耕紅外以及與其他傳感器的融合應用,如:與可見光融合的雙光融合方案,增強視覺感知能力、實現全天候路況感知;雙目立體紅外,生成稠密點云深度圖,實現遠距離高精度探測;紅外、可見光與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等。隨著紅外與其他傳感器融合的不斷深化,紅外技術將在自動駕駛感知方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今后,紅外上車或將成為“新常態(tài)”。
國貨崛起 自主企業(yè)“弄潮”新藍海
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汽車安全性、智能化的作用和意義有目共睹。不過,長期以來,紅外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卻并未實現規(guī)?;占?。
“這主要是受制于成本?!蓖鯂M告訴記者,此前,紅外夜視在車輛上搭載應用不是很多,常見于國外一些豪華車的高配版,紅外夜視技術也主要是國外廠商在做,這項技術在國內基本上是一個空白。
早先我國研發(fā)和生產的產品中,紅外芯片主要依賴進口,無論是價格還是供貨量都受到管控和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主機廠對紅外技術在車端的應用較少。
不過,近年來,在以高德紅外為代表的一眾自主企業(yè)的“拓荒”下,我國紅外熱成像技術得到躍遷式發(fā)展。如今,在醫(yī)療防疫、工業(yè)監(jiān)測、戶外探險等民用市場,隨處可見各大自主品牌的身影。
2010年,高德紅外開啟非制冷紅外芯片的自主研發(fā),經過多年持續(xù)投入和潛心研究,已完全掌握紅外探測器芯片核心技術,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指標國際領先,整個供應鏈實現國產化。此外,高德紅外采用最新晶圓級封裝工藝,使得紅外探測器芯片產量大幅提高,具備規(guī)模化生產能力,可提供有力供貨保障。據悉,目前,高德紅外的紅外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安防監(jiān)控、測溫檢測、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在全球紅外市場占有率穩(wěn)居前列。“在汽車領域,去年以來,高德紅外在國內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相信未來,在高階自動駕駛環(huán)境感知層,紅外技術會占據一席之地?!秉S立說。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闭劶白灾骷t外技術的發(fā)展,王國進表示,隨著以高德紅外為代表的自主企業(yè)實現技術突破,部分自主品牌主機廠的中高端車型開始陸續(xù)搭載紅外產品?!皳覀兞私?,現在20~30萬級別的新能源汽車開始普遍應用紅外技術。未來,隨著技術進步以及供應鏈愈發(fā)成熟,紅外感知技術或將在更多智能汽車上普及和應用,就像激光雷達和攝像頭一樣,有望成為一個標準的環(huán)境感知器件?!?/P>
(轉載)